2021年以來,新能源汽車一直處于爆發式發展態勢,眾多上市公司也追逐熱點,向鋰電產業鏈轉型。
資本市場方面,在2021年,鋰電概念股大漲,其中,湖北宜化大漲566%,江特電機大漲457%。據記者粗略統計,去年以來,有超20家上市公司跨界進入鋰電產業鏈。
2021年以來,新進布局鋰電產業鏈的上市公司,已經嘗到了股價大漲的“甜頭”。比如新力金融在宣布跨界“鋰電池”后,股價出現多個漲停。
巨頭定增擴產,外行跨界入局,鋰電產業鏈在2021年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。但隔行如隔山,跨界的風險不容忽視,新力金融就因為收購資產質地不佳遭到市場質疑和交易所的問詢。
“跨界的第一個風險是比較優勢和機會成本,如果上市公司并沒有從事鋰電池業務的專業經驗和能力,雖然短期在二級市場對股價有一定刺激作用,但是業務本身可能會出現收益率較低甚至虧損的可能,不僅沒能分享政策和發展紅利,還將失去其他收益機會。”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記者表示,第二個風險是成長和競爭風險,鋰電池產業在高投入下,勢必導致產業成長速率有所減緩、市場競爭有所加劇,最終結果是項目實際情況不如預期。
一邊是上市公司紛紛跨界鋰電產業鏈,一邊是相關產品持續處于供不應求狀態,價格屢創新高。
上海鋼聯數據顯示,在春節集中備貨等因素的驅動下,鋰鹽價格再創新高,1月5日,市場電池級碳酸鋰報盤價已突破31萬元/噸,高達32.5萬元/噸。但是商談成交重心在29萬元-30萬元/噸。
“有電池企業因為碳酸鋰暫時短缺不得不停產,整個產業鏈確實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。”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向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。
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分析師曲音飛向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2021年以來,碳酸鋰市場整體維持上漲趨勢,一季度因下游需求仍然旺盛,正極企業本著買漲不買跌的心態積極入市,對碳酸鋰的采購量上漲,而碳酸鋰現貨庫存有限,冶煉端檢修致使產量下滑,市場供應緊張現象不減,鋰鹽企業紛紛提高報價,碳酸鋰成交價格上漲持續。
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火爆導致鋰鹽供不應求,隨著新能源汽車總量的增加,鋰電產業鏈更是加速狂奔。
后期關于碳酸鋰的相關報道,上海域倫會持續發文推送。域倫實業是集研發、生產和銷售鋰鹽、銣鹽、銫鹽等系列產品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,真誠期望能與客戶在網絡空間、行業領域真誠交流,邁向卓越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