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段時間,鹽湖提鋰版塊持續火熱。截至2月28日收盤,A股市場鹽湖提鋰板塊總市值由2.056萬億元增至2.299萬億元,增超2400億元。
鹽湖提鋰版塊火熱的背后是鋰資源供需錯配,價格上漲。最新數據顯示,3月1日,國內工業級碳酸鋰(99%)的市場主流成交價格47.5-48.0萬元/噸之間,電池級碳酸鋰(99.5%)市場主流報價區間在49.5-50.6萬元之間,均價漲至50.04萬元/噸,4萬元/噸,突破前期市場50萬元/噸的預測價。
隨著電動化風潮席卷全球,新能源賽道的投資越發火爆。早在2017年,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,且產能仍在增加。與此同時,上游鋰資源供需也趨于緊張,鋰礦一躍成為最具價值的戰略性資源,說鋰是21世紀的能源金屬也一點都不為過。
但從現階段供需關系來看,上游資源開發周期較長,下游需求增速較快,鋰資源供需明顯失衡。國際能源署預計,2030年全球將有50%的鋰資源缺口。同時,國內外也越發重視鋰資源開發利用。
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發布的《全球鋰、鈷、鎳、錫、鉀鹽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(2021)》顯示,截至2020年底,我國的鋰資源儲備量占全球的6%,但多以鹽湖形式存在,80%的鋰原料依賴進口。這也意味著一旦海外供應鏈出現問題,我國鋰電產業將面臨被“卡脖子”的困境。在此基礎上,鹽湖提鋰成為規避地緣政治風險,保障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徑。
同時,需求高、成本低,吸引著大量的資本涌入,如寧德時代、贛鋒鋰業、紫金礦業等行業巨頭在海外“爭搶”的鋰礦多數為鹽湖礦,資本市場中甚至出現沾“鹽湖”必漲的情況。
相關企業也在不斷加碼鹽湖提鋰。日前,西藏珠峰就阿根廷年產5萬噸碳酸鋰項目連簽三份合同,總價值約45億元,加快年產5萬噸碳酸鋰鹽湖提鋰建設項目開發,搶占市場機遇。
相關機構分析認為,2025年全球鋰資源產量將增長至117萬噸LCE,其中鹽湖提鋰的供應將到53萬噸LCE,在總產能中占比提升至45%。
此外,多家企業不斷研究開發新型技術路線。外媒報道此前報道,英國劍橋大學、丹麥及以色列的知名工科大學以及德國、西班牙的研究機構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“E-Magic”正加快開發鎂電池和鋅電池。
印度公司Saturnose也曾表示,他們研制成功增強鋁離子電池,計劃在2022年正式推出全球首款商業級可充電鋁離子固態電池。
2021年7月,寧德時代公司發布了鈉離子電池,具備迄今全球最高的能量密度和超快充特性,并有望于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鏈。
但有業內專家表示:“截至目前,不管是在儲能領域還是新能源汽車領域,鋰電池的研發、生產仍是主流技術。”也就是說,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,鋰資源需求量仍將不斷增長。
上海域倫實業會持續報道有關碳酸鋰的行業資訊。域倫實業是集研發、生產和銷售鋰鹽、銣鹽、銫鹽等系列產品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,真誠期望能與客戶在網絡空間、行業領域真誠交流,邁向卓越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