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碳酸鋰又開啟漲價模式,工業級碳酸鋰綜合價格處于41-47萬元/噸,電池級碳酸鋰綜合價格處于45-49萬元/噸。有公司負責人透露,春節時,碳酸鋰甚至半天可以漲價1萬元,而且現在的客戶瘋狂搶貨,庫存幾乎為零。
據了解,鋰資源此前常應用于傳統工業領域,供需相對穩定,但在電動汽車產業的帶動下,鋰的需求量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。自去年以來,碳酸鋰價格開始直線飆升,漲幅明顯偏離了正常的市場軌道。
在此背景下,在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,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,要強化資源保障:“著眼于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,適度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進度,打擊囤積居奇、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。同時,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,支持高效拆解、再生利用等技術攻關,不斷提高回收比率和資源利用效率。”
需求方面,我國鋰電池產業近年來增速明顯,企業擴產情緒高漲。據央視財經統計,僅2022年春節前后,全國簽約投資動力電池項目6個,總投資超1080億元,產能規劃超215GWh;涉及動力及儲能電池開工的項目達9個,總投資超798億元,產能規劃超176GWh。
資源供應方面,從海外礦山供應周期來看,礦山從發現到投產的所需時間平均為 16.9年。項目可行性研究和最終投資決策,平均耗時 5 年以上,此后的礦山設計、調試、審批大約需要 1-2 年時間,正式投產也需要1-2年時間。
業內人士表示,現階段全球待開發礦山多處于可行性研究階段,由此推測這一部分鋰礦將于2024-2026 年左右投產。
在經歷2017年、2018年兩年的價格下跌后,資金壓力迫使鋰礦資源端最先開始清出,澳洲多座鋰礦山被迫關停,而停產后復產礦山投產周期一般在2-5年,這一部分礦山資源放量時間或許略早于待開發礦山。
業內機構認為,短期內鋰市場依舊偏緊,中期來看,上游鋰礦開發周期較長,資源供給短缺格局預計將難有改變,直至2024年或者2025年供給緊缺會緩解,但仍舊不是供不應求的情況完全逆轉。
在資源受限的大環境下,電池回收成為企業保障原材料供應的重要手段之一。瑞典能源署的一份報告中提到,到2030年,全世界將有超過120萬噸的廢棄鋰離子電池被回收”,屆時,可回收鋰的數量將達到現有鋰礦產量的一半,而可回收鈷的數量將達到現有鈷礦產量的四分之一左右。有外媒在報道中提到,如果不能在生態和經濟上進行對動力電池進行有效回收,行業未來的增長將無法持續。
政策方面,今年1月,工信部、國家發改委、科技部等8個部門印發《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》,其中提出完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,推進廢舊動力電池在備電、充換電等領域安全梯次應用;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,構建跨區域回收利用體系。
而在工信部此前發布的《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》中也表示,欲促進資源利用循環化轉型,對于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,提出要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法規制度,探索推廣「互聯網+回收」等新型商業模式,強化溯源管理,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建共享回收管道,建設一批集中型回收服務網點。
上海域倫實業會持續報道有關碳酸鋰的行業資訊。域倫實業是集研發、生產和銷售鋰鹽、銣鹽、銫鹽等系列產品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,真誠期望能與客戶在網絡空間、行業領域真誠交流,邁向卓越!
|